诸法从本来,常自寂灭相,因缘只是个助缘
净界法师
那下一个问题来了,佛陀出世以后,他不能直接讲这个观点,讲这个观点很多人没办法接受,所以佛陀怎么办呢?
这个真如受薰的思想,佛陀把真如这个地方,先用布盖起来,佛陀先讲什么呢?佛陀不讲真如受薰,佛陀讲:诸法因缘生。
你今天修五戒十善,因缘会回报你人天的果报;你修四谛十二因缘,因缘会回报你二乘涅槃;你念佛,因缘会让你往生。所以我们刚开始学习佛法的认知,是我们所有的修行是来自于因缘的回报,这个是佛陀不得已的,因为只能这样子讲,为什么呢?安稳众生故。我们今天这堂课会讲到,为什么不能直接讲真理,这个风险太高,很容易产生邪见颠倒、诽谤等等。
但是如果今天停留在因缘的修证,这个问题也会出现,因为因缘强调的是无差成差,会创造出众生的差别。可能我们在因地的时候,我们还感觉不出来,等到你修到一定程度的时候,如果我们永远停留在诸法因缘生,这个时候心生疑悔。为什么我们拜同样的佛陀,尤其是阿罗汉,我等同入法性,我们跟佛陀所有的弟子修一样的法门,但是为什么果报会差这么多呢?我是涅槃寂静,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功德庄严?难不成我就是这样的命,我就是这个的因缘?这是没办法改变的吗?
就是说,如果我们谈到诸法因缘生,我们没办法解释这个生命的差别,难道他的生命就该是住在人天果报,我们的生命就只是能够决定二乘涅槃,是这样子吗?为什么我会跟他不一样?
当真如被隐盖的时候,我们看不到那种平等的法性,而看到差别的因果。所以这样的修行,当然它的好处是很快上路,你不要想那么多,反正你做的善事因缘会回报你。但是,随着时间的过去,大家慢慢的达到所有的因缘的最后终点的时候,没办法突破的时候,佛陀就必须要开权显实,把遮住清净的一念心性的真如的那个布打开了。
诸法从本来,常自寂灭相,因缘只是个助缘,我们每一个人的本性是清净本然,是具足佛的功德的。那么这个就是本经佛陀开示悟入佛的知见,讲到清净心,讲到具足功德。
我们这样子来看整个佛法的修证,就是说,其实佛陀讲诸法 因缘生,也没错,只是他讲一半,他没有讲到说,你从什么地方来?他没讲到生命的根本,但是他讲到生命的过程。
所以当我们同时看到诸法因缘生,但是我们没有看到一念心性本来清净本来具足,就是我们没有透过理观,让你的真如一念心性现前。诸位,心性不用修,它本来就是你具足的,你只要知道有这件事情,就是让它现前。你说,我不观照它,那对你来说,那就不现前。
你一天到晚打妄想,对你来说,你的心就不清净也不具足。所以我们不断的忆念真如,就是把那个功能让它现前。一方面忆念真如,一方面广修一切法,那么这两个合起来,就是本经说的实法妙,权法妙。一方面我们找到自己适合的法门,比方说,念佛,这个就是权法。可能这个环境对我们来说是当下最适合的法门,但是你可别忘了,别让你的真如本性睡着了,因为它对你的临终有很大的加持力。当你临终忆念到,何其自性本自清净,何其自性本自具足,你那个心灵的力量跟佛力的结合,那是不可思议的,那叫做一佛乘。
本经就是佛陀把整个自己所亲证的实相,全盘托出了,就是一念的心性跟因缘的修证,你把它合起来,就是本经说的妙法,内观真如,外顺弥陀,这个就是妙法。我们懂这个道理以后,我们就来看卯四的约造佛像。
——净界法师 妙法莲华经讲记266